对很多学生来说,申请只有一次机会,基本被拒,就代表着和这个学校无缘,然后只能断舍离。特别是很多学生不是自己操作申请,生杀大权往往就掌握在学校手上,被拒了就真的只能是拒了,只能感慨今年好难申,申请量好大,太过热门。还能咋办?只能这么慰藉自个儿。其实很多学校的申请不是一轮就封杀你的,毕竟不是所有学校都和LSE和IC一样,被拒了就是final decision,同专业就别申了,也不用a,argue也没啥用,这类学校只有在wl的时候提前去写love letter可能会有加成效果。如果被拒就是GG。今天我们聊下,最值得中国留学生去argue的几个英国大学,因为反转率很高。有可能逆袭成功。

曼大这个学校因为申请量太大,他们的admin对于申请者其实相对敷衍。并不会完整的看完你材料,然后拒信是笼统的跟你说,你相关科目不行,你不在list,或者你没有相关经历这种。其实很多学生很懵啊,学校说的这些都有啊。为啥被拒。如果你是因为这些原因被拒,可以直接和学校去argue,去appeal都可以的。学校的招生官收了申请费他有责任重新帮你复审一遍。其实申这种热门的学校,背景突出的以及海本的学生会有格外的优势,很多陆本的学生,其实放眼望去,大多背景其实差不多,很多类同的。谁知道他们用什么抽签的方式随机发放一些offer,然后拒掉很多其他的。毕竟申请量大,他们真的不会挨个认真看完你材料。这也是为啥每年很多背景更好的反而拒了,背景稍微差点的录了。你以为是玄学,可能只是admin当天心情好坏而已。

所以,这个时候,你适当的argue,可能会迎来第二春,即使学校再次拒绝,你也可以问学校有没有适合你的专业推荐。当然,argue是门技术,需要自己掌控下话术。KCL也是个十分支持argue的学校,从语言成绩,到均分,到拒信。学校都支持argue。以去年来说,这个学校我这边的argue成功率是最高的。这个学校其实很人性化。可能也是知道自己申请费比较贵,所以愿意给学生多一次机会吧。而且KCL的argue是不限制你专业的,热门专业一样a,分低了差一点,你把原因解释明白了一样给你换uncon。当然,拒信会比均分问题更难argue。但也不是毫无机会。

而且KCLargue成功后,会很直接在系统更新你的offer,或直接豁免掉比如语言以及均分等的要求。就效率比较高。对于这点,kcl还是好评的。利兹这个学校前期的拒信会比较多,有点怒拒的意思。但如果学生想要争取,和他进一步argue。之后被offer的概率极高。这个学校的宗旨可能是push课程的intake率。录谁不是录,反而你愿意争取这个offer,学校会觉得你很上道。当然,利兹也不是所有专业都可以argue,比如说你专业背景不够的。你如果真的没背景,硬扯其他一样是不行的。当然,如果你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历支撑,这是可以帮助你重新和学校摊牌的。

还有就是,有些学生ps可能没很好的展示自己,被模板的ps给套路掉了。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和学校展示下自己。利兹每年给学生的复活机会还蛮多的,相对前面两个学校来说更好argue。而且不用a多轮,有的时候一轮就成。总了个结:以上三个学校其实都蛮值得学生再去争取一次的,特别是kcl这个学校。很多学生被秒拒的太痛苦了,换专业还是拒。还不如在拒的时候,直接和学校沟通一遍,具体是什么原因。

当然,这里要强调一遍,argue也不是万能的,argue只是心有不甘者最后的倔强和坚持。你得充分挖掘你其他的闪光面,让学校看到你的坚持,让他看到你和学校的匹配度。argue不是让你去表白学校,讲一些水话,而是有理有据展示自己,或根据学校被拒的理由,佐证自己其实不是学校说的这样。然后再求一个复活的机会。